新闻中心News

主食怎麼吃才壮健

2024-10-23 12:16:3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开云电竞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食用主食作為能量的紧张來源。然而,對於主食您清楚多少?主食吃什麼好?吃多少?怎麼吃更健壮?對此,中國健壮促進與训诲協會營養素養分會副秘書長吳佳解讀了主食選擇與搭配的奧妙。

  “主食,顧名思義即是要紧的食品,是我們飲食的基礎。”吳佳介紹,正在中國,主食大凡指穀類食品,也稱為糧食,最常見的是幼麥、大米、玉米、幼米、高粱、蕎麥、燕麥等及其製品,如米飯、饅頭、烙餅、麵包、餅乾、麥片等。其余,雜豆類食品和薯類食品也應算作主食,如綠豆、紅豆、蕓豆、紅薯、馬鈴薯、山藥、紫薯等。

  眾所週知,主食吃多了會变成熱量過剩,過多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堆積正在體內,從而導致肥胖。近年來,极少減肥人士將主食視為肥胖的元凶禍首,饱吹不吃或少吃主食的飲食办法。這種飲食办法靠譜嗎?

  “主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能量的最經濟、最紧张的食品來源,也是B族維生素、礦物質、炊事纖維等的紧张來源,正在維持人體健壮方面拥有紧张用意。每天我們通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熱量應佔總能量的50%—65%,不推薦少吃或不吃主食。”吳佳説,雖然卵白質和脂肪也能為人體供给能量,然而這兩種營養素的産能過程都會扩充身體負擔,同時産生代謝廢物。

  正在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中國住户均衡炊事寶塔中,普通食品被分為5層,此中主食類佔據最底層,攝入量最大,意味著主食是均衡炊事的基礎。《中國住户炊事指南(2022)》修議,堅持穀類為主的均衡炊事形式,成年人每天攝入穀類食品200—300克,此中包蕴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吳佳介紹,不吃主食恐怕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亏欠,人體要維持血糖的穩定,就要通過脂肪或卵白質來進行轉化,長此以往,會給身體帶來肯定的副用意,比方代謝紊亂。假设機體長期缺乏碳水化合物供給,還會影響記憶力和認知本事、扩充全因殒命的風險。其余,假设主食吃得過少,客觀上往往導致人們攝入更多的動物性食品,因為僅靠蔬菜、生果類食品,人們很難吃飽,而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炊事形式,容易扩充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總之,主食吃得過多或過少都欠好。”吳佳介紹,有研讨注明,主食吃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壽命,最好是把主食攝入的熱量掌管正在總熱量的50%旁边。

  《黃帝內經》有“五穀為養”的説法,但古時候的五穀指的是糙米、幼米等全穀物,並非現正在的精米、白麵等精製穀物。根據加工水平差异,穀物可分為精製穀物和全穀物,此中,全穀物指仍保存完备谷粒所拥有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層的穀物主食,它可能是完备的穀物籽粒,比方糙米、燕麥、藜麥、幼米、玉米、高粱、蕎麥仁等,也可能是穀物籽粒經碾磨、破坏、壓片等簡單處理後製成的産品,比方燕麥片、全麥粉等。與精製穀物比拟,全穀物營養價值更高,可供给更多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還可供给豐富的炊事纖維。

  “全穀物保存了自然穀物的齐备因素,它的GI值比精製穀物低,更适应當下人們對低GI飲食的寻求,有利於預防更多慢性疾病。因此,我們要讓全穀物重回餐桌。”吳佳説,GI(GlycemicIndex)是血糖天生指數,或稱升糖指數,是特定食品升高血糖效應與標準食物(如葡萄糖)升高血糖效應之比,是一種量度碳水化合物怎么影響血糖水準的器械。簡單來説,越容易使血糖火速上升的食品,其GI值就越高,如饅頭、油條等;反之,使血糖上升速率較慢、血糖較穩定、飽腹感強的食品,其GI值就越低,如蕎麥、幾乎未加工的粗糧等。

  “對於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風險的人來説,修議以全穀物為主,適度烹調,不宜烹調得太過軟爛。”吳佳表现,必要掌管血糖的人可能選擇极少耐品味的全穀物,不要打成糊、做成粉去吃,可能做成糙米飯,正在能回收的範圍內煮得硬一點,這樣升糖速率相對會比較慢。

  當前,市情上銷售的全穀物食物囊括早餐麥片、全麥麵包等格式,不少消費者通過早餐來攝入全穀物。“早餐供给的能量和營養素正在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攝入中佔紧张位子。”吳佳介紹,《中國住户炊事指南(2022)》指出,吃全穀物、蔬果和奶類早餐的兒童,比製穀物早餐和不吃早餐的兒童上午疲憊感明顯減少;含有燕麥、大麥等穀類食品的早餐與較低的血清膽固醇濃度有關;富含炊事纖維如全穀物類的早餐可能消浸糖尿病及血汗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中國住户炊事指南(2022)》修議,6—10歲學齡兒童每天攝入穀類150—200克,此中包蕴全穀物和雜豆類30—70克;11—13歲學齡兒童每天攝入穀類225—250克,此中包蕴全穀物和雜豆類30—70克;14—17歲的青少年每天攝入穀類250—300克,此中包蕴全穀物和雜豆類50—100克。吳佳説,對於亞健壮人群和代謝綜合徵人群,全穀物正在主食佔比中起码要達到1/4到1/3的比例,大常人群每天全穀物正在主食中的佔比可能不超過1/2。

  “食品不分好壞,關鍵正在於怎么吃,因而,主食的烹調形式也很紧张。”吳佳説,正在极少地區,人們常把主食當“菜”來吃,比方炒飯、炒麵、炒餅等,這樣不僅會導致主食的比例過高,還會導致列入主食中的鹽分和油脂大大扩充,“本來穀類食品是低鈉、低脂肪的食品,這樣一來,就變成了高脂肪、高鹽的食品。”

  普通生存中,還有人喜歡將主食以煎炸的格式呈現。“這就導致主食中国脉的營養因素被破壞,營養價值大大消浸。”吳佳説,以炸糖油餅為例,將麵粉和白糖亲善後,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正在吃糖油餅的過程中,脂肪、糖、油的攝入量很容易就會越过平常攝入量。

  普通飲食中,良多人喜歡盯著一種主食吃,比方只愛吃米飯或饅頭。“這是不對的,營養學上倡始均衡炊事,而均衡炊事条件食品多樣、合理搭配,吃主食也是如许。”吳佳説,健壮主食有4個特點:一要雜(種類多樣),二要淡(簡單烹飪),三要不加糖,四要不加油。我們可能正在蒸米飯或煮粥時放入一把粗糧,比方糙米、燕麥、黑米、蕎麥米和雜豆類(蕓豆、綠豆等),或者馬鈴薯、紅薯等薯類。這樣吃不僅能補充炊事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還能預防2型糖尿病、血汗管系統疾病和肥胖。

  有的人聽説吃粗糧對身體益處多多,於是頓頓主食只吃粗糧。“這也是不對的。當古人們越吃越精細,因此營養學家倡始適當多吃粗糧,但粗糧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更不是餐餐必吃、人人適宜。”吳佳介紹,粗糧是相對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的,要紧囊括穀類、雜豆類和薯類。粗糧不易消化,吃得過多容易惹起腹脹、消化不良,乃至影響胃腸效力;從營養角度看,過多攝入粗糧也會影響人體對卵白質、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招揽。因而,對於健壮成人來説,逐日粗糧攝入量佔一上帝食量的1/3即可;對於极少非凡人群,如消化效力較弱的嬰幼兒、晚年人,脾胃受損人群,瘦削、貧血、缺鈣等人群,要適當掌管粗糧攝入量。

  “健壮飲食,先從吃對主食開始。”吳佳強調,無論我們怎么選擇主食,都要牢記“適量”二字,根據個人的健壮狀況靈活調整主食的搭配與分量。

  版權全部 中國網際網途新聞中央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途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主食怎麼吃才壮健

搜索